
前言天美配资
不到24小时内,以色列遭遇三件重击。
那一天的特拉维夫,抗议的人群将政府大楼围得水泄不通。
最让内塔尼亚胡心凉的是,那个曾经为他站台的特朗普,这次却选择了沉默。
作者-水
导弹撕裂铁穹
8月3日的黎明前,也门的山区传来了发射器的轰鸣声。
胡塞武装高调宣布,他们的无人机部队对以色列三处目标实施了"特殊军事行动"。
攻击目标包括位于特拉维夫以南的雅法与阿什凯隆的两个军事设施,以及北部的海法港口。这不是随意的选择。
雅法是以色列的经济命脉,阿什凯隆控制着能源供应,海法港更是地中海的战略要塞。
胡塞武装的这一击,精准地戳中了以色列的软肋。
以色列国防军的回应显得有些无力,他们确认拦截了一架来自也门方向的无人机,强调未造成人员伤亡。
展开剩余89%但这样的表态背后,暴露出一个令以色列不安的现实:他们引以为傲的铁穹防御系统,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自2023年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胡塞武装借助其在红海与阿拉伯海的地理位置,持续对以色列发动远程打击。
他们使用的导弹与无人机不断升级,射程已覆盖以色列多座城市与港口。
更让以色列头疼的是,美国为缓解红海地区航运威胁,与胡塞武装达成了停火协议,而以色列却被排除在外。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胡塞武装可以继续攻击以色列,而以色列却失去了美国的直接军事支持。
在过去一年,以色列对黎巴嫩真主党、叙利亚政府与伊朗目标的精准打击从未停止。
但面对远在千里之外的胡塞武装,以色列的应对手段却相对有限。即使偶尔进行远程空袭,也收效甚微。
即使短期内没有明显伤亡,这些袭击对以色列的战略安全与国际形象构成持续压力。
全球航运保险费率的上调,外部经济风险的溢出,都在提醒以色列:军事优势并非万能钥匙。
75岁总理的最后豪赌
就在胡塞武装发动攻击的第二天,以色列国内爆发了一场政治地震。
哈马斯发布了一段以色列人质的视频,画面中人质身形消瘦、精神虚弱,环境恶劣。
这段视频迅速传播天美配资,引发全国范围的不满与抗议。特拉维夫、耶路撒冷、海法等地有数万人走上街头。
他们高呼的口号很简单:停火,营救人质。这些声音直接冲击着内塔尼亚胡政府的政策基础。
抗议队伍中既有普通民众,也有被扣押人员的家属团体。
他们公开向政府表达不满,认为持续的军事行动并未带来人质获释,反而使其处境更为危险。
反对党领袖、前总理拉皮德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大多数以色列民众已不再支持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
他的话很直接:"如果没有民众支持,这场战争就不应继续。"
更令内塔尼亚胡头疼的是来自安全部门的压力。
超过600名前以色列安全高官联名致信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其对内塔尼亚胡施压。
这封信由前摩萨德局长帕尔多、安全总局前局长阿亚隆、以及多位退役将军署名。
他们在信中指出,以军已经摧毁了哈马斯的军事架构与治理体系,而解救人质必须通过谈判实现。
这些国家安全领域的重量级人物强调,继续军事行动不仅不会带来战略成果,反而将人质置于更大风险中。
面对如此巨大的内部压力,内塔尼亚胡的选择令人意外:他不是妥协,而是加码。
8月5日,内塔尼亚胡与高级安全官员开了三个小时的会议,强硬推进对加沙地带剩余25%区域的全面军事占领计划。
这样的强硬态度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政治算计?
答案可能在于内塔尼亚胡面临的双重困境。
一方面,他因贪腐调查面临司法威胁,今年3月还罢免了国家安全总局局长,引发政府与司法系统的公开对立。
另一方面,执政联盟内的极右翼政党坚持"彻底消灭哈马斯",威胁退出政府倒阁。
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下,重启加沙战事成为他转移国内矛盾的关键工具。
有专家分析,"以战养政"的策略贯穿冲突全程。延长战事可延缓司法审判,利用总理豁免权规避刑责。
这位75岁的总理真正关心的,可能不是国家安全,而是如何保住权力。
特朗普的沉默
在内塔尼亚胡最需要外部支持的关键时刻,一个令他意外的情况出现了。
那个曾经最坚定支持他的人,选择了沉默。美国总统特朗普,这次什么也没说。
这种沉默在华盛顿政治圈引发了广泛解读。要知道,特朗普从来不是一个沉默的人。
此前天美配资,当以色列检方针对内塔尼亚胡展开调查时,特朗普曾公开表示支持并要求停止相关行动。
在"亚伯拉罕协议"的推动过程中,特朗普更是发挥了关键作用,促成以色列与多国关系正常化。
但这一次,面对以色列的三重危机,特朗普却一反常态地保持沉默。
美国国务院的表态也变得谨慎,仅强调"人道停火与人质优先"的原则性立场。
这种变化背后,是美以关系的微妙调整。
知情人士透露,以色列轰炸叙利亚大马士革后,整个白宫陷入忧虑。
白宫官员认为内塔尼亚胡的行动失控,一位官员甚至形容他"像个疯子"。
特朗普本人也对内塔尼亚胡的举动感到愤怒。加沙一座教堂遭以军炮击后,特朗普立即致电内塔尼亚胡要求解释。
而当以色列在同意停止军事行动后仅一天就空袭大马士革总统府附近设施时,特朗普的愤怒达到顶点。
《国土报》警告,若特朗普重蹈拜登覆辙,加沙战事将永无止息。
该报指出加沙战事已演变为代价高昂的"消耗战",特朗普政府需阻止内塔尼亚胡为自身政治目的破坏停火谈判的企图。
特朗普的沉默可能是对内塔尼亚胡的变相警告。
埃及总统塞西8月5日表示,以色列的持续战争"已超出任何逻辑或正当理由",演变成"一场造成饥荒、种族灭绝的战争"。
7月29日,法国与安道尔、澳大利亚、加拿大等14个国家外长发表联合声明。
他们表示"愿意承认巴勒斯坦国"。英国首相斯塔默宣布,英国将在9月的联合国大会上承认巴勒斯坦国。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耿爽用八个字严正回应加沙局势:"严重关切,立即停火!"
他同时强调"两国方案"是解决巴以冲突的唯一出路。多国转向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趋势,对以色列构成巨大外交压力。
这种国际孤立正在削弱以色列的全球地位和行动合法性。
当昔日的盟友开始保持距离,当国际社会的谴责声越来越强烈,内塔尼亚胡发现自己正站在一个越来越小的舞台上。
中东棋局大洗牌
就在以色列深陷内外交困之际,一个更大的变化正在中东悄然发生。
8月3日,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抵达伊斯兰堡,与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会谈。
表面上看,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外交访问。双方签署了多项协议,涵盖能源、边境贸易、交通联通等领域。
他们宣布将在未来将双边贸易额从30亿美元提升至100亿美元。
但对以色列而言,这绝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动态。
长期以来,巴基斯坦与以色列无外交关系,两国处于高度敌对状态。
而伊朗则是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主要对手。两国的靠拢,对以色列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
以色列担忧伊朗通过与地区国家加强合作,弥补其空军与防空系统上的不足。
伊朗空军装备老化,战机数量与性能均无法与以色列匹敌,这种差距是以色列空军保持优势的基础。
而巴基斯坦拥有强大的空军体系,过去在印巴冲突中展现出较强的空中作战能力。
如果伊朗在未来得以引入巴基斯坦空军技术或装备,将大幅改变地区空中力量的平衡。
军事观察人士普遍认为,未来如伊朗与巴基斯坦加深军事合作,以色列在中东的空中优势或将不复存在。
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与此同时,地区其他力量也在重新站队。
黎巴嫩真主党公开表明立场:一旦以色列对黎发起新一轮战争,将实施强力报复。
伊朗方面,8月5日宣布处死一名为以色列摩萨德提供情报的间谍,强化了对以色列"斩首"与精准打击的预防措施。
多重外部军事威胁形成合围之势,以色列安全环境持续恶化。
更令人关注的是加沙的人道状况。巴勒斯坦境内70%人口面临饥饿,联合国救援车队日均仅获放行数辆。
医院工作人员被迫在儿童手臂写上名字,以便"被炸碎后靠残肢辨认"。这样的细节让人不寒而栗。
冲突至今加沙死亡人数已突破6万,15万人伤残,241处难民集中地遭轰炸。
以军所谓"清空加沙"被国际社会视为变相种族清洗,将巴勒斯坦人驱赶至不足原居地1/4的狭小区域。
国际社会的共识正在聚焦于落实"两国方案"。
中国代表耿爽在联合国强调该方案是唯一解方,呼吁恢复人道物资准入。
历史的车轮正在转动,中东的棋局正在重新洗牌。
结语
当军事优势无法填补政治信任的鸿沟,当盟友关系触及利益的天花板,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困境,更是一个时代的转折。
真正的安全,从来不是靠拳头打出来的,而是要用智慧谈出来的。
历史告诉我们,那些能够审时度势、顺应潮流的领导者天美配资,才能在时代的洪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发布于:河南省尚红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